国足救世主_第17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7页 (第1/2页)

    因为高军一直表现得“少年老成”,徐根保对他相当放心,所以居然没有派人跟他一起上路,这倒是省了高军不少麻烦,也让他开始得陇望蜀地想道,“不知道再过一两年,师傅能不能同意我出国找人……”

    高军的目标主要是他当年执教国家队时队内的几个武汉籍球员,这一方面是考虑到武汉足球注重技术,因此融入崇明基地以地面渗透为主的战术体系较为容易,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此时那几位国家队的重要成员此时都不太如意,甚至正处于困境之中,这时出手将他们挖到崇明基地来,既能帮助他们提前走出困境,花费又相对小得多,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既然要挖武汉的球员,高军首先去的自然是武汉,目标是将来国足的一号国门曾城以及在大伤之前一度达到亚洲顶级水准的左后卫容昊(PS:这个时期球员转会还是实行的摘牌制,国内的职业球员不能自由转会,不过还没进入成年队的青少年球员是可以私下交易的。),此时两人都在甲A球队武汉黄鹤楼的青年队中,但是两人都不受球队重视,因此高军说服他们并没有花费太大的力气,尤其是高军向他们许诺会推荐两人进入国少队参加次年的世少赛之后,渴望成名的年轻人根本无法抗拒这样的诱惑。

    不过两人的待遇还是有所不同的,曾城吃亏在门将位置的特殊性,再大胆的俱乐部也不敢让一个之前籍籍无名的16岁少年刚进队就出任主力门将,因此暂时只能从替补做起,不过徐指导联系引进的那位主力门将虽然水平很高(相对乙级联赛来说),但是年纪已经非常大了,过来后一两年内就会退役,到时候曾城正好接班,总比继续留在上面还有两位门将的武汉队完全看不到希望要好得多……

    而少年老成的容昊则得到了主力位置的保证,这令他兴奋不已,一向鬼主意极多的容昊甚至还想出办法骗武汉黄鹤楼主动跟他解了约(主要还是因为不受重视),这样一来崇明基地不花一分钱就将这个历史上一度达到亚洲一流水平(可惜同样被伤病毁了,余海是连续的两次大伤,而他则是不连续的3次大伤。)的左后卫给签了下来。而曾城虽然相对老实得多,但因为他现在年纪太小,又不是武汉黄鹤楼俱乐部重点培养的球员,因此崇明基地只出了5万人民币的培养费,就将这个日后的国门成功签下。

    签下容昊之后,高军装作不经意地请他推荐几个人才,容昊果然如他所料地推荐了自己的“发小”——邓卓祥,高军按照他的指点来到广东名峰足校,见到了此时还在踢边后卫的邓卓祥。

    客观地说,此时邓卓祥踢边后卫的水平还可以,但他直到成年之后身体依然瘦弱,而且与其他球员的差距会比现在更大,甚至连小时候还可以的速度也变得偏慢,体能也不算好,就不再适合打边后卫的位置了。

    历史上后来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