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页 (第1/2页)
历史上中国球队当中采用压迫性控球打法而且取得出色战绩的球队,无一不是依赖于强力的外援(尽管不仅仅是依靠外援),而高军的恩师徐根保则另辟蹊径,在崇明岛上“十年磨一剑”,指望通过从小培养的方式来解决中国球员能力不足以掌握控球进攻打法的难题。 徐根保的想法是一来“熟能生巧”,二来从小养成球员们之间的默契,双管齐下减小传切配合时的失误率,再加上选材时就注重身体的灵活性与平衡性以适应压迫性控球打法的要求,然后就可以通过“抢逼围”来加强前场逼抢的效率、通过“接转传”来弥补球员身体素质和护球能力的不足,这就是他时常在口里念叨的所谓“六字方针”。 但这支球队参加职业联赛后的初期,却因为前场与后场个人能力突出的球员太少,导致控球率虽高,但是真正能够创造出来的得分机会并不多,而且就算出来了机会,十有八九也被浪费掉了,再加上后防线上的球员个人能力不足,既怕快速反击、也怕高空轰炸,因此成绩不好也就理所当然了。 直到后来高军短期执教时对该队的打法进行了一定的微调,将自己的技术流防反部分融入了进去,情况才有所好转,不过该队成绩完全起来,还要等到后来引进了优秀外援提升了前场把握机会的能力,再加上队内年轻球员的日渐成熟,才最终实现了质变,但这距离徐指导最初的想法已经有了不小的偏离,何况东方队最强的时期也没达到亚洲一流俱乐部队的水准,因此徐根保的探索事实上没有取得完全的成功。 不过高军的穿越却很可能改变这段历史,首先把握机会能力无与伦比的他完全可以取代超级外援的作用,甚至做得比他们更好,而一旦能够更早地冲上中超,徐指导就没必要过早地大量卖出张林鹏等主力球员,球队的人员配置更强、配合也更加默契(历史上东方队冲上中超的时候队里第一批的球员已经仅剩五六人,其他都是后来加入的,默契程度其实并不像大多数人以为的那么高。),那时球队的压迫性控球打法一定更具威力。 此外,徐指导毕竟是老一辈的教练,对于科学训练缺乏概念,因此直到历史上的2014年才第一次聘用了外籍守门员教练,结果短短几个月时间就令上赛季完全是大漏勺的主力守门员脱胎换骨、成为了国内第一流的优秀门将,作用之明显可见一斑。而如果各项专门训练都有高水平的国外专项教练负责,东方队的实力会提升到何等程度,想想就令人期待。特别是高水平的体能教练,对于提升未来东方队年轻球员的身体素质能够起到无法估量的作用,只是高军也知道恩师固执的性子,想要说服他可并不容易